3529906(全血)
3525783(成分献血)
输血的历史简介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血液科普>临床输血> 正文
输血的历史简介

  
血液象征着生命,这对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血液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形容都不过分,而任何一个合格的情报人员都知道,大规模的血液调度是战争马上爆发的准确信号。今天,输血是外科手术中的一个基本程序,多少人因为输血技术而获救。然而,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的输血疗法的开端,却是肇因于彻头彻尾的错误认识,这在医学史甚至整个科学史上,恐怕都难以找到第二个类似的例子了。
  ——摘自 逍遥 《探索与发现》 2008年第11期
    一切要从人类输血史上的第一个著名病人莫里(Antoine Mauroy)的故事说起。
  莫里住在巴黎附近一个小村庄,当他疯病发作时会非常狂暴地痛打自己的妻子,并沿路放火烧房。1667年冬天,莫里的疯病再次发作,一个贵族发现了他,出于仁慈,莫里被带到御医丹尼斯的住所,因为他正在尝试将动物的血液输入人体以治疗人类疾病尤其是精神性疾病。要了解这匪夷所思的治疗,需要知道一点西方传统医学的经典——体液学说。
  体液学说由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创建,并统治西方医学实践数千年。其要义在于将疾病的发生归因于体液的失衡,而恢复平衡的主要手段则是呕吐、发汗、泻下和放血。其中放血疗法最被推崇,作为一种主要的“无所不能”的治疗手段,在至少2500年内被狂热地、忠实地实践着。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放血时代残留下的一些遗迹。如:理发行业的标志物——红白条纹。从前,理发师是主要的放血疗法实践者,在放血时患者手握红白条纹小木棍,白色代表绷带,红色代表血液。还有如今最好的医学期刊之一《柳叶刀》的名称也是来源于放血疗法的主要工具。  
  在那个时代,血液经常和精神、性格、灵魂等等纠缠在一起(注:现代社会仍然有不少人相信血液和性格、命运之间的神秘联系)。这激发了法国御医丹尼斯(Jean-Baptiste Denis)将动物血液输入人体以改变性格或精神状态的念头,为此丹尼斯写了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从哲学假设开始,到人类获取和利用动物血液的正当性,最后动物实验显示输血的有益性。因此在论文中他建议将动物的血液输给人类,以治疗一系列由于血液的缘故所导致的疾病,比如麻风、溃疡、疯病等等。  
  在治疗莫里之前,丹尼斯已经给一个少年和一个工人尝试性地输血,没出现太大的不良反应,但也没取得什么大的成就。对丹尼斯而言,恐怕再也没有比莫里更适合检验他理论的人选了。12月19日晚6点,丹尼斯将280ml的小牛血输入莫里体内,希望借由“温柔的小牛”血液治疗莫里的疯狂。莫里一共接受了两次输血,输入的小牛血液在他体内引发了剧烈的免疫反应,使莫里处于濒临死亡的高烧、休克状态;幸运的是他熬过来了,而且在数月内暂时恢复了平静不再疯狂。这次奇迹般的治疗,在欧洲立刻引起了极大震动,输血疗法一时成为时尚。某些医生甚至认为,通过交换怨偶彼此的血液可以彻底解决婚姻中的不和谐。然而将动物血液输给人,是非常凶险的一件事,死亡难以避免,加上很多守旧的知识分子反对变革,最终主教在全欧洲禁止了输血疗法。在此后150年中,输血只是一件奇事,仅供人们在理论上进行探索。  
  1818年,年青的产科医生布朗德尔博士(James Blundell)无法忍受产妇因大出血而频频死亡,经周密思考和系统的动物实验后,布朗德尔博士总结出两项输血基本原则:1、只能使用人血;2、只能使用于大失血而濒临死亡的人。后来,他一共给11个大失血病人输血,使其中5人获救。布朗德尔的成功,再一次激起医学界对输血的兴趣,为了方便输血,医生们甚至发明了不少器械。虽然很多医生都遵循布朗德尔的原则,但并非每个人都如此。有人甚至把牛奶输入病人血液中,可以想象这样做将引起什么样的结果;也有人进行不必要的输血。毫不奇怪,伴随着输血疗法的再次兴起,批评和反对它的声音也随之而起,许多著名医生指责输血疗法是哗众取宠。  
  但1873年波兰医生基塞留斯(G. Gesellius)收集了此前数十年所有他能获得的输血记录,统计显示44%的病人因输血获救,本来他们是必死无疑的。这项研究使得支持输血的声音在医学界占据了上风。然而让输血疗法声威大噪的却是1912年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卡雷尔博士(Alexis Carrel)。
  卡雷尔博士是法国人,但他不满于法国外科学界的保守,先去了加拿大,最后定居在美国的纽约,并进入新创建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中心,做血管吻合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他开创了今日的显微外科领域。为了进行血管吻合的研究,卡雷尔发明了特殊的针和线以及特别的吻合技术。但让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直接原因,却起因于他的助手兰伯特博士(Adrian V.S. Lambert)深夜的一次紧急求助。  
  1908年3月,兰伯特博士的女儿降生了,然而数天来婴儿原因不明的口鼻持续渗血,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止住出血。虽然兰伯特的两个弟弟都是外科医生,可是谁也不敢也无法在这样小的婴儿身上进行输血。绝望的兰伯特想到了卡雷尔博士正在从事的血管吻合术研究,这是唯一能够给婴儿进行输血的人。兰伯特和他的兄弟们深夜赶到卡雷尔家,将他从睡梦中唤醒。虽然卡雷尔表明他在纽约并无行医执照,而且将供血者的动脉与受血者的静脉吻合,很可能导致供血者出现严重的问题。但兰伯特显然愿意为此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和后果,于是卡雷尔迅速收拾好工具,赶往兰伯特家。  
  据卡雷尔回忆,在亲眼看到孩子的状况后,他非常担心婴儿在手术前就可能死去。经过短暂的争执,卡雷尔选择了兰伯特充当供血者,他小心地分离出兰伯特左手的桡动脉,将它和婴儿身上唯一可利用的腘静脉吻合在一起,经过几次失败后,手术终于成功。婴儿获救,兰伯特的手部循环也恢复良好没有瘫痪的迹象。事后,满心感激的兰伯特妻子致信洛克菲勒研究中心,感激他们资助了卡雷尔博士的研究,因为正是研究的成果拯救了她的女儿。作为被人诟病的大财阀,洛克菲勒出资建立了洛克菲勒研究中心以改变世人对其集团的印象,这件事对成立不久的洛克菲勒研究中心而言简直是“飞来的横财”。信件立刻被转给了各大报社,引起了巨大轰动,卡雷尔迅速成名。而他所创立的血管吻合术,一时之间也成为输血疗法中被竞相模仿的技术手段,虽然很难掌握。为此有人甚至发明了一些辅助器具,以帮助外科医生进行血管吻合。  
  在欧洲、北美为卡雷尔所取得的成就欢呼时,一项对输血疗法具有革命性贡献的科学研究已经完成,但却默默无闻。1901年,维也纳的一位年青病理学家,兰特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发现了人类的血型。  
  这得从1900年说起,在一次研究中,兰特斯坦纳发现不同人之间的血液混合时,有时候血细胞会发生凝聚现象。为此他写了一篇论文讨论此现象究竟是由于细菌污染还是由于个体间差异引起,紧接着他设计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抽取了自己和助手们的血液,静置到血浆和红细胞分离后,将它们分开。然后在一系列试管中,将血浆和其他所有人的红细胞混合,观察结果。兰特斯坦纳发现,实验结果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被标记为A组的血浆可以引起标记为B组的红细胞凝聚,反之亦然,标示B的血浆可引起A的红细胞凝聚,但他本人的红细胞与标记为A、B的血浆混合后都不凝聚,但他的血浆却可以将A和B组的红细胞都凝聚。起初他称第三种类型为C,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将其改称为O。
  这就是今日几乎人人皆知的ABO血型系统的来源,两年后,兰特斯坦纳的同事在更大规模的一次交叉实验中发现了AB型,人类最基本的血型系统的研究到此即告一段落。
  兰特斯坦纳意识到所谓输血综合征——接受输血的病人有时候会发生发热、寒颤、肾脏剧痛、黑尿甚至死亡,正是因为人类有不同的血型,而某些血型之间彼此不能相容,才导致了这一切,他将此写入科研论文中。但兰特斯坦纳过于内向,以至于这项重大成果,外科学界几乎没有人知道,只有纽约的奥藤伯格博士(Reuben Otternberg)看到他的论文后,率先在输血前进行血型匹配,从而避免了输血综合征。虽然奥藤伯格大力提倡血型匹配,但只有很少的医生响应,直到输血疗法的另外一项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将输血这个从前的大型高难度手术,转变为任何一位乡村医生都可以实施的手术后,血型匹配才真正受到重视。
  输血疗法由于血液一旦离体就极容易凝固,使得输血十分困难。卡雷尔的血管吻合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他的技术有很大的缺陷,一是对供血者的手有潜在的极大伤害,二则无法知道供血者输出了多少血,有时候甚至出现供血者失血太多差点死亡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当供血者,并不是所有的亲属都愿意为了亲人冒如此巨大的风险的。鉴于此,两位医生发明了两套系统,通过抽取血液或者直接用针将血液引流出来后定量,然后输给受血者,这些系统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供血者的风险和痛苦。当然为了防止凝血需要医生的动作要快,而且需要诸多助手。  
  这时候,奥藤伯格的同事卢因森博士(Richard Lewisohn)开始向血液凝固发起进攻,并在1915年发现0.2%的柠檬酸既可以防止血液凝固又对人体无害。这项关键性发现,使得输血这个从前需要专家才能做的手术,转变为一个普通的小手术。于是输血疗法在所有医院迅速开展,其结果自然是输血综合征的发病数量也急剧增加,经过无数惨痛的教训后,终于在1920年,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型成为标准操作。至此输血的三大障碍皆被一一克服,有了合适的输血设备,保证安全的交叉配型以及防止血液凝固的柠檬酸。1930年,兰特斯坦纳因发现ABO血型系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2001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的第八届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国际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等四家国际组织,旨在提高全球血液安全,联合倡导将兰特斯坦纳的生日,即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者日”,并建议从2004年正式推行。这个日子具有特殊纪念意义,并为全球统一庆祝活动提供了特别的机会,让人们更广泛地认识到固定、自愿、无偿献血的重要性,以及自愿无偿献血对需要输血治疗病人能够得到安全血液的重要性。
  冬季献血温馨提示
  在寒冷的冬季,尤其是在北方,刺骨的寒冷让人们不要说献血,就是出门也带着几分犹豫。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国北方很多地方因为人们不愿意献血而导致供血紧张。然而病人需要输血却不会因为冬天而停止,仍然需要我们挽起袖子去拯救生命。那么,这个季节献血需要注意那些问题呢?有些什么讲究呢?
  首先,冬季温度的降低必然导致血管收缩,而天冷人们活动量减少也是一个原因,这就增加寻找血管的难度。因此献血前要想办法扩张血管,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献血,献血者可以饮上一杯热水以促进血液循环,或者轻轻拍打肘部使血管充盈。
  其次,献血前一天晚上要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献血前一天晚上和当天早晨,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不要饮酒,不要空腹献血,以免体检不合格而延误献血。
  由于天气寒冷,因此献血后,除了常规注意事项外,一定注意不要着凉,避免感冒。
其实,献血一年四季都一样,冬季献血同样不会影响健康。冬季人们因为缺少活动造成身体代谢减慢,身体发胖,而献血则会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因此冬天是更适宜献血的季节。经常献血还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冬季献血,不在天有多冷,关键还在心中是否有爱。
                               ——摘自《健康报》

发布时间:2018-08-08

扫码关注

友情链接

襄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武汉血液中心中国文明网中国输血协会官网宜昌市中心血站十堰市中心血站

襄阳市中心血站

捐血热线:07103529906、0710-3525783 投诉建议:07103521181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环山路96号 邮编:441000 传真:07103510100

备案号:鄂ICP备18016788号-1